5月20日,国航系在深圳开通了第一条直飞的洲际航线深圳—法兰克福,尽管在深航没有宽体机的情况下,由国航来执行相关航线顺理成章,但在深圳国际航空市场上,深圳航空相当于面对5家外地航企的挑战。
说外地,是基于总部来判断,毕竟深圳本土现在也有东海、顺丰都深航外的其他客货运航空公司,而其他航企在深圳设立的分公司,有的历史和深航不相上下。比如,在深航成立的1992年,南航深圳分公司也正式成立。海航和春秋航空在深圳发力相对较晚,分别在2009年和2014年设立分公司和基地。
这当中,南航深圳分公司据说是南航分子公司盈利能力排名靠前的一家,在国际航线开通上和深航不相上下,2014年,南航在深圳开通了第一条洲际航线深圳—毛里求斯,今年1月,南航又在深圳开通了深圳—悉尼航线。海航近来在深圳国际市场虽鲜有动作,但是新近也申请了开通深圳—墨尔本的洲际航线。而目前还全部是空客A320飞机的春秋航空,则申请了深圳—名古屋、深圳—曼谷等东北亚、东南亚国家的航线。
而除了这家总部在广州、海口和上海的航企已经高调进入深圳国际航空市场,在深圳本身没有太多布局的厦航和国航也要在这一市场分一杯羹。国航1月就开通了深圳—北京—洛杉矶,目前在申请的有深圳直飞洛杉矶的航线。而厦门航空选择把它的第一条北美航线,从厦门飞出,经深圳至西雅图。
一般来讲,像深航这样的中型航企,都是先在总部打牢基础后再拓展至全国,比如山航在山东,厦航在福建,川航在四川,虽然也都有相当的竞争对手存在,但本身都是最有分量的航企,内担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的重任,外承扩大地区影响力和对外开放的需要,而深航,虽然从规模上说是中型航企,但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,似乎距离其达到预期目标还有相当的路要走。
在2005年之前,深航被认为是业绩优良的地方控股的航企,2005年股权变更后,其发展较快,机队、航线网络都快速扩张。而等到2010年股权再次变更后,深航各方面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。应该说,深航走过这样的发展道路既有客观因素,求强心过重,发展步子迈的太大,以至于积累了相当的问题,也有企业体制机制变化带来的碰撞与冲击,还与品牌定位仍不够清晰相关。
在国航系内,深航的角色是什么?倾力围绕深圳打造的国内运营为主的航空公司,延续此前做法在国内多地同时发展的航空公司?又或者像深圳市政府对深航有的开通更多航线,特别是国际航线的期待那样发展?
在国航已经成为深航控股股东6年之后,之前可能想不清楚、不够明确的战略、思路应该都有了答案,不求国内国际都领先,至少在某一面要占一头吧。
想追求更多利润,想实现国航系网络的大战略,或许就该集中运力围绕深圳发展?想更好地助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,那么就开通更多国际航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