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网上购物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。大到家居电器,小到衣服书刊,都可以轻点鼠标搞定。如此一来,生鲜电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。除了大型综合电商门户相继开通了生鲜频道,大大小小交易生鲜产品的微商、App客户端也层出不穷。
为什么要网上购物?“便捷”“丰富”“便宜”往往是网络商品的标签,吸引着人们毫不犹豫地为之买单。然而,生鲜商品有着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,不少消费者也反映生鲜电商有点不太接地气。
谁在网上买生鲜
孙超在北京中关村地区从事IT行业,非常喜欢尝试新鲜事物。夏天一到,各类水果争先上市,孙超决定“足不出户,吃遍全国”,也在网上购买起生鲜水果来。
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向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表示:“互联网生鲜水果主要目标客户和消费者是城市的上班族和年轻家庭,他们是最活跃的一批人。”恰恰是中档客户,反而不是收入最高或最低的人群,成为了互联网生鲜水果的追捧者。
他认为,这类群体有自身的特点,即为中间人群,对互联网比较熟悉,对水果的品质比较敏感,注重性价比。
事实也如此。孙超告诉记者,自己很多同事也都在网上买过樱桃、苹果、橙子等生鲜水果。记者发现,在一家农业资讯网站近期举办的“网购生鲜,约过吗”网络调查中,有57%的被调查者表示通过线上购买过生鲜产品,更有89%的网友表示愿意体验一次线上买水果。
李志起指出:“互联网生鲜水果从前端到后端涉及几个环节:第一环节是产地的采集;第二环节是从产地到城市的物流;第三环节是物流的仓储、配送;第四环节是从物流站到消费者宅配的最后一公里。”
“与普通水果经营相比,在采集环节节省了大贩子到小贩子的一步,在配送环节则把从大批发到小批发的一步节省了下来。”他说道。
按理说,网上的价格应该比市场价格更有优势,但生鲜产品是个例外。从孙超的网购经验来看,只要加上运费,生鲜水果的网上价格与市场价格差得并不多。“我比较看中水果种类丰富、可选性多,也有人喜欢有机、绿色、生态,所以价格就不太在意了,大不了拼单。”孙超说道,“但水果一定要新鲜。”
生鲜能不能真“鲜”
不止孙超一人担心互联网生鲜水果不“鲜”。在上述“网购生鲜,约过吗”网络调查中,54%的被调查者表示最怕线上购买水果“不新鲜”,32%的人担心“以次充好”,8%的人担心“等好久”,6%的人担心“分量不足”。
李志起认为,互联网生鲜水果新鲜与否,与上游的采摘和配送环节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“上游的采摘是非常讲究的。传统批发渠道往往在水果六七分熟时就提前采摘,让它们在路上慢慢成熟。如此一来,到了消费者手里,就会发现水果口感不佳。”他表示,相比之下,互联网生鲜水果摘得晚,口感、甜度也好一些,但“熟摘”同时对物流配送要求很高。“能不能快速地、及时地送到消费者手里,对最终消费影响很大。”
而互联网生鲜水果配送应达到温度、时间和包装的要求。“首先是温度的要求,不同的水果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温度控制标准。每一种水果都有自己独特的温度标准,过高过低都会造成水果不一定能吃,因此带来了配送的麻烦。”他说。
“其次是时间。如果从湖南到北京寄送杨梅,3天时间才到,到的时候就已经坏了。所以及时性非常重要。时间控制不了,对水果品质影响很大。”他补充道,“包装也很重要,不能因为包装的原因造成损耗过高。”
从新鲜层面考虑,生鲜产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相当高,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鲜,又要保证到达的速度,因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链物流。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相比,在要求上更高、在技术上更复杂、在建设投资上也更大,自然收费也要更高。人们逐渐发现,物流问题成为互联网生鲜水果发展的“七寸”。
物流问题成关键
《2014-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》指出,运输成本通常超过商品成本的100%甚至更多。“目前来看,物流对互联网生鲜水果发展的限制是非常明显的。”李志起表示。
他分析道,因为物流的问题,一方面造成了生鲜水果损耗率非常高,行业内有的商家达到了20%的损耗,对采购商来说是很大的负担;另一方面造成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变差,本来很高兴地下单购物,但拿到手发现水果品相口感差、有破损,达不到心中的要求,于是“回头购”变得困难。
“最简单的办法是生鲜水果企业建设自己的冷链物流,确保生鲜产品从最初到最后的一公里都能及时配送。但自有链条成本高,很多企业是建不起的。”李志起说道。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,从种植采购到仓储配送全部由已方搭建,形成一条线式的服务,如沱沱工社或京东生鲜频道中的自营商品便是如此。
“企业还可以借助第三方配送,如顺丰生鲜现在是比较受认可的生鲜配送链条,但成本也挺高的。”李志起指出,“第三个办法是缩短配送半径,鼓励本地化消费,如此一来对冷链物流的要求就没那么高。”
现在很多年轻创业者大量做起社区生鲜配送,他们依靠各种方式,与社区内的居民建立起密切关系,满足社区居民日常买菜的需求,即第三种办法的呈现。
“互联网生鲜产品的需求方兴未艾,依然处在爆发期,行业热度持续。总体来说,围绕从上游到最后一公里,各方力量都在布局。”李志起指出,“但大量企业介入,也造成了重复式建设,这其实是一种浪费”。
他表示,未来将出现专业化趋势,“只有上中下游各方力量越来越专业,整个系统的成本才会降下来。在未来,互联网生鲜水果发展要走专业化道路”。